中秋节将至,思乡之情倍浓。无论是在中国读书还是工作的外国人都会有这种难以释怀的思乡之情。这天,爱语思国际汉语中心的老师为留在中国的学生们举办了一次中秋之夜,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特别气氛。
在中国,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正满之夜。又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一说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一说其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而根据传说,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远古时期,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地上的庄稼都枯死,弄得民不聊生。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出现了。他力大无穷,十分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射下天上九个太阳。从此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按照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后来,后羿就留在人间,向人们传授知识。除传艺狩猎外,他整天与妻子在一起。后羿的这位妻子美丽又善良,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这种药,就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他心爱的妻子,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三天后,后羿与村民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与众人走后不久,蓬蒙便手持利剑,闯入后羿的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打开百宝匣,把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吞下药后的嫦娥,身体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想去杀恶徒,可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那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酷似嫦娥的身影在晃动。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月饼,也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后,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百姓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如今月饼做得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在晴空的晚上,与家人坐在一起开心地吃月饼,赏月,聊家常,谈趣事是很多国人,游子梦寐以求的事。月饼的形状为圆形,就像高高挂起的满月一样,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因而中秋节又有团圆节之称。不同地方的月饼会有不同口味和配搭,传统广式月饼重糖轻油,内陷饱满实在,吃起来特别甜。因此,吃传统的广式月饼就应与口味较重、颜色较深的茶配搭,如铁观音,有利于消腻。如果是口味淡甜、口感绵密的改良式广式月饼,搭配带有花香类的茶,口感清爽。
活动中很多学生不是第一次尝试月饼,都摇头说月饼太甜了,不愿多吃。老师们悉心地为他们准备不同口味的月饼和茶配合着吃,他们都觉得配合着茶一起品尝的月饼口感很好,不觉得腻。不知不觉间,饼盒上的月饼被吃完了。中秋节对于外国人来说或许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代表着团圆。有些学生也开始向我们诉说自己对于中国家庭的看法。看来,这些学生对于中国的了解还真不少啊!